目前凹版制版技術主要有:傳統(tǒng)腐蝕制版技術、電子雕刻制版技術、激光雕刻制版技術和電子束雕刻制版技術。本文將就普遍采用的電子雕刻制版技術與顏色管理的相關知識進行一些介紹。
在我國,凹版制版公司是以圖文線和版輥線兩條工藝路線進行質量管理的。圖文線質量管理的重點是顏色管理,它指有效地控制制版過程中顏色層次信息的準確轉換和傳遞。
版輥線質量管理的重點:一是控制機加工的精度;二是保證銅層質量,嚴格控制電流差,穩(wěn)定鍍銅溶液;三是保證鉻面光亮平滑,達到硬度最佳,準確控制導電性,穩(wěn)定鍍鉻溶液,達到銅輥清潔干凈。
(一)圖文線的顏色管理在凹版制版整個管理控制鏈中,顏色管理處于中心地位,顏色是凹版制版、印刷質量控制的核心。具體地說,顏色管理系統(tǒng)的重要意義在于將豐富多彩的顏色用簡單的數字表現出來,并且由各軟硬件自動實現。但是由于企業(yè)內部技術規(guī)范沒有理順,原輔材料不穩(wěn)定,以及管理者和使用者對顏色管理的認識和理解不夠,致使生產中存在著問題。當前凹版制版公司的圖文線工藝流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顯示器顏色、數字打樣顏色與凹印打樣及印刷顏色的不一致而造成許多內外返工。
為減少上述情況的出現,可做好以下3點:
(1)顯示器顯示的顏色與數字打樣的顏色基本一致;
(2)電拼車間客戶簽字認可的數字打樣顏色與凹?。希校心ご驑拥念伾疽恢?;
(3)顯示器顯示的顏色與凹?。希校心ご驑拥念伾疽恢?;這是顏色管理的關鍵所在,在實際生產中最難做到的是上面第(4)點。雖然目前還不能做到“所見即所得”,但我們應該做到盡量減小差距,逐步向這個目標靠近。
(二)版輥線的質量管理版輥線質量管理的重點在于規(guī)范電雕曲線及其相關數據和嚴密控制電鍍工藝及其質量標準。即主要是對電雕工藝、機加工工藝、電鍍工藝的規(guī)范。
(1)電雕工藝規(guī)范電雕層次曲線及其相關數據的確定是凹版制版工藝的一個核心技術。應根據不同承印物的印刷適性,調整出幾套理想的層次曲線(含有灰平衡比例),從而在電分圖文件控制下,將色彩色量與色彩組合的比例正確地轉換,并忠實地轉移到雕刻滾筒上,能將電分圖的顏色層次信息轉移得越精確越好。
這里要注意以下規(guī)范:(1)試雕值規(guī)范試雕工作至關重要,試雕網點正常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印品質量。
①高光試雕值規(guī)范a.選點和測量試雕網點要精確,點型上下左右對稱,不能由于鏡頭調節(jié)清晰與模糊不當,造成高光小點誤差。測量網點位置時橫向應選倒數第二排,縱向選暗調及高光的2/3處,測量時應為兩線的內側與網墻相應。b.根據線數、網角調整高光網點大小。c.高光試雕值為暗調試雕值的1/4(理論值)時,雕出來的版滾圖文層次表現較好。
②高光試雕值規(guī)范a.認真在網點測量儀中觀察,暗調網點的網形必須按預先規(guī)定值試雕。b.網墻要整齊光潔,寬度均勻。一般網墻為暗調網點寬度的10%。
③高光試雕網點的標準a.試雕網點的實地密度要實在,要均勻飽滿。b.溝帶要均勻,點與點之間的空隙要達到最佳,要有一定的平滑感。
(2)電雕層次曲線規(guī)范調整一套或幾套較成熟、理想的電雕層次曲線,使它符合各種客戶的要求,是制版公司技術成熟的標志,也是贏得客戶的法寶之一。
①基礎數據的確定調整層次曲線之前,首先要對網線、網角、網穴、寬度、通溝、雕針角度、網點面積等基礎數據進行確定,這是保證電雕層次曲線忠實轉移的先決條件。a.規(guī)定網線數。雕刻網線決定了印品所表現的圖像層次豐富程度,網線數越高,則印品圖像越精細,但暗、中調層次易并級。反之,雕刻線數低時,印品圖像的中調層次易拉開,暗調層次不易并級,但表現細微層次不夠豐富,且網穴粗而疏,版輥及印張圖文邊緣有鋸齒。應根據產品特點選擇網線數。b.規(guī)范凹穴角度。網穴角度可以定義為:具備共同鄰邊的網絡(網穴)中心點連接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電子雕刻法形成的凹版網穴是由雕刻針形狀、頻率和滾筒轉速來確定的,形狀分為3種:方形網穴,也稱為標注網穴,網穴角度為45°;菱形網穴,也稱為延伸形網穴,網穴角度為60°;扁菱形網穴,也稱為扁平形網穴,網穴角度為30°;在實際生產的雕刻中,網穴的排列可以在30°~60°范圍內變化。 c.規(guī)范雕針角度。雕針角度的大小,直接控制網穴反錐形角度和深度的變化,在相同線數條件下雕刻網穴,其雕針的角度越大,反錐形角度也越大,則網穴越淺。反之,角度越小,反錐形角度也越小,則網穴越深。應根據產品特點選擇雕針角度。目前多數制版公司做里印版時,常用120°或130°雕針。而做表印版及印布、煙版等常用110°或100°雕針。綜上所述,在做標準層次曲線之前或對一套原稿雕刻之前,應加強工藝設計,合理設定各項基礎數據。②層次曲線的確定通過隨機曲線或參照同行業(yè)曲線,再根據本公司打樣或印刷適性,經過多次實驗,制定出本公司的幾套電雕層次曲線,以適應不同客戶的要求。例如:a.里印版層次曲線,符合里印油墨印刷工藝;b.表印版層次曲線,符合表印油墨印刷工藝;c.紅版與青版互換層次曲線,用最漂亮的網角放在圖像的主色調版上;d.專用層次曲線,滿足大客戶,長期合作的需要;e.各種煙包等紙包裝的層次曲線;f.各種特種版的層次曲線等。
(2)機加工工藝規(guī)范機加工精度一定要高,要做到版輥同心度正,動平衡不跳動,光潔度好。
(1)機加工方法的選擇目前機加工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無縫(厚壁)銅管直接加工成套筒形滾筒,這是目前做常用的方法,其加工工序少,但直徑規(guī)格受到限制,而且滾筒內徑加工尺寸一定要能與印刷機上的印版滾筒相匹配。另一種是采用管壁厚度在10mm以上的銅版,剪切后用卷版機卷壓成筒狀,然后再焊接、車光、磨平、拋光。這種滾筒加工復雜,尤其是動平衡和同心度較難掌握。但是這種加工方式成本低,因而目前多數制版公司都采用此法加工。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應選擇適合制作凹印滾筒輥基的鋼材,因為輥基材質量直接影響電鍍質量。普通的碳素鋼因碳含量不同會對鍍銅質量產生不同影響,而合金鋼中的微量元素造成的影響更大。另外用來制作輥基的無縫鋼管原來可能是用作某種特殊用途的,結果因這種使用而影響了鋼材本身的特性,導致電鍍時出現問題。
(2)機加工質量要求
①版滾筒的直徑誤差應控制在±0.02mm以內;
②凹版滾筒表面光滑、無劃痕、碰傷;
③堵孔尺寸一定要符合要求,要注意側邊、外徑尺寸、鍵槽的寬度和深度等;
④凹版滾筒兩端錐孔的不同心度不能超過0.03mm;⑤動平衡試驗不能出現上下跳動現象,否則會影響印刷品的套印精度。還容易對刮刀產生周期性震蕩,影響印刷質量。因此,精心做好鏜內孔,靜平衡配重,動平衡測量,是保證基輥質量的重要措施。
(3)電鍍工藝規(guī)范電鍍時凹版制版的一個特殊工序,受到人、機、料、液、法、環(huán)六大因素的影響較多,情況較復雜。因此,保證電鍍質量的高標準和穩(wěn)定,是質量管理的重要控制點之一。應努力做到天天不出砂眼、不出刀線、不掉鉻,版輥精度不出問題。
(1)鍍鎳工藝規(guī)范與標準鍍鎳的目的是使銅層能夠與輥芯結合牢固。因為在不通電流的情況下,凹印版滾筒的鋼鐵輥芯接觸到酸性鍍銅液時會發(fā)生置換反應。而且這層銅是軟的,與鐵芯的結合十分不牢固。因此,清洗后的凹印版滾筒不能直接放入酸性鍍銅溶液中進行電鍍,必須要先鍍鎳再鍍銅。
①溶液配比精確。應根據不同的設備對溶液做適當的調整,每天要檢查pH值和Be°值,缺什么補什么,溶液數量要夠,pH值達到要求值,不得小于3.8,鍍鎳化驗周期要每周兩次。
②鍍鎳層的質量標準;a.鎳層單面厚度為8~10μm;b.鎳層為略帶黃色的全覆蓋鍍層,不允許有毛刺等缺。
(2)鍍銅工藝規(guī)范與標準鍍銅既要掩蓋銅輥的缺陷,又要對下道工序—電雕展示最好的工作面,而其自身的引成過程,就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控制要極嚴密,來不得半點馬虎。
①強化導電性管理。提高銅層質量,重要的是控制好電流差,保證導電部位干凈和接觸良好,使電流值分布均勻,達到版輥兩端和中間的鍍層硬度一致。
②準確配比溶液,首先保證化學品要純,關于濃度配比,有的公司規(guī)定為:硫酸銅180~220g/l;硫酸60~70g/l,并加適量的硬度添加劑。應根據銅槽的容積計算各種化學品的用量,準確配比鍍銅溶液。
③選擇硬度添加劑。根據公司的設備條件,選擇電鍍性能最佳的硬度添加劑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控制銅層硬度主要是靠調整鍍液中的添加劑用量。目前多數制版公司則采用日本大和硬度添加劑COMSG,其硬度、光潔度效果很好,其性能偏柔韌,它最大優(yōu)點是存放期長,可放3~6個月,而且沒有環(huán)境污染,非常適合國內制版廠的設備條件,所以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版公司青睞。用量應比日本推薦的比例稍少一些為佳,如:硫酸銅200~250g/l,硬度添加劑為80~100ml/AH,溫度為40℃~45℃,不能超過45℃。應特別注意:銅液配比與硬度添加劑的用量一定要達到最佳,保證銅的脆性和柔性達到平衡是關鍵。這樣既可以達到最佳硬度,又可以保持時間長和用量少。
④精細研磨、拋光。為達到最佳的銅面光潔度,必須進行精細的研磨和拋光。目前有3種情況:一是先進制版公司,產品檔次高,都采用瑞士的MDC POTISH master車磨聯合機,其加工后的版輥既可以保證同心度特別精確,幾何精度誤差小于0.005mm;又能確保版輥的光潔度達到鏡面光亮;還能完全符合印刷適性。二是有些制版公司電雕機多,產品檔次高,則采用MDC車磨拋機,進行車磨拋光后進入電雕,其速度特別快。三是有些制版公司電雕機少,一般采用研磨機和拋光機。如日本機、上海覺民機、石家莊研磨機等。
⑤銅層質量標準:a.銅層表面光滑平整,沒有砂眼、油點、不起皮;b.外殼銅層的厚度一般為0.1mm左右,銅層太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銅層太薄容易打針;c.銅層的硬度應控制在190~220HV之間,最佳為210HV。硬度太高,超過230HV,電雕容易打針;硬度太低,低于180HV,網點容易變形;d.版輥兩端倒角要光滑,不能有毛刺或凹坑。
(3)鍍鉻工藝規(guī)范與標準鉻面是凹版制版公司的一張臉面,可以直接為公司贏得客戶的信賴,鍍鉻層就是版基,印刷時與OPP膜接觸,它能有效地保護銅層在印刷過程中不被刮傷、刮壞。因此,要求鉻層硬度達到最佳。目前行業(yè)都采用鍍硬鉻工藝,有的制版公司采用硬度高、耐磨力強的瑞士鍍鉻工藝,保證鉻層有很高的硬度,高度的耐磨性和化學的穩(wěn)定性。
①強化清洗管理。在鍍鉻之前對銅輥要清洗干凈,一定要清洗徹底,把銅上面的氧化雜質清洗掉,不能有銹斑痕跡,這是保證鍍鉻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造成掉鉻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強化導電性管理。提高鍍鉻質量,關鍵是控制好電流差,鉻兩端電流差值的大小是版輥在電流過程中綜合導電性的體現,所以導電部位的干凈和良好的接觸,都表現在電流差值的大小上。對鉻的整體質量,如左右不均、局部結合力差、耐磨性和耐腐蝕性都影響極大,所以需要把它作為抓鉻質量的主要控制點之一。a.做到導電軸與碳刷及滾筒接觸良好,能做到面接觸應盡量做到面接觸,不能點接觸;b.做到導電部位干凈,認真做好經常的清潔工作;c.做到裝卡堅固,導電性能一定要好;
③強化鉻液管理。保證槽溶液濃度配比準確和穩(wěn)定,濃度一致,達到鉻層結構緊湊,是提高鉻層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要做到鉻液的各種化學成分純,配比準確。
④強化鍍鉻后處理。鍍完鉻后,還需要進行后處理拋光,以進一步提高印版表面的光潔度,增加承印量。嚴格規(guī)范拋光后的網點變淺值。
⑤鉻層質量標準:a.版輥表面光潔,不能脫鉻、露銅,不能有斑點、刮傷等弊??;b.要求鉻層表面的紋路控制在400~600條/cm2,在此范圍內版面不易帶臟。當然,即使特別致密的鉻層,如果比較粗糙,不夠光亮,也易帶臟;c.鉻層單面厚度為10~15μm,鉻層太薄,影響鉻層各項保護性能,鉻層太厚,由于尖端效應,影響小網點轉移性能;d.鉻層硬度規(guī)范為:800HV~1000HV,生產實踐證明最佳為850HV,硬度太低會影響印版耐印力和使用壽命。所以,鍍鉻時應選擇最佳的溫度和電流密度相配合,并注意檢測鍍液中酸的含量,酸值不能過低。鍍鉻層硬度過高,則會引起印刷過程中的“打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電流過大或鍍鉻時間過長。綜上所述,現代凹版制版所采用的高新技術,應具有與之相配套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管理手段。提高質量的過程,是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與高素質的人才相結合的過程。當前我國凹版制版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和發(fā)展,必須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順應客戶至上的這個時代要求,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提高制版質量,提供競爭對手不能提供的優(yōu)質產品和誠信服務,讓雕刻出的印版滾筒既讓客戶滿意又能超越客戶期望,進而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